无线电通信理论基础,无线电通信原理与应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无线电通信理论基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无线电通信理论基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无线电原理是什么?
1、无线通信是利用电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在移动中实现的无线通信又通称为移动通信,人们把二者合称为无线移动通信。简单讲,无线通信是仅利用电磁波而不通过线缆进行的通信方式。电子信号从发射器到达天线,然后天线将信号作为一系列电磁波发射到空气中,信号通过空气传播,直到它到达目标位置为止。在目标位置,另一个天线接收信号,一个接收器将它转换回电流。
2、无线电通信(radio communications)是将需要传送的声音、文字、数据、图像等电信号调制在无线电波上经空间和地面传至对方的通信方式,利用无线电磁波在空间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
军事通信革命的技术基础是传递信息的什么?
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
军事通信贯穿于军事与战争活动的一切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军事通信的基本问题包括:军事通信分类、军事通信特点、军事通信组织实施原则、军事通信组织实施方法、军事通信基本要求等。军事通信构成复杂,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准可进行多种分类,主要包括:可分为无线电通信、有线电通信、光通信、运动通信、简易信号通信等。无线电通信,是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息的通信方式。按波长划分为极长波通信、超长波通信、甚长波通信、长波通信、中波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波通信等。
最早的无线电通信机是利用什么原理产生的?
最早的无线电通信机是利用在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的线路中电流大小悬殊,从几安到几万安都有。为便于测量、保护和控制需要转换为比较统一的电流,另外线路上的电压一般都比较高如直接测量是非常危险的。电流互感器就起到电流变换和电气隔离作用。电流互感器在工作时,它的二次回路始终是闭合的,因此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串联线圈的阻抗很小,电流互感器的工作状态接近短路。
无线电通信为什么要进行调制?常用的模拟调制方式有哪些?
1)信号不调制进行发射天线太长,无法架设。
2)信号不调制进行传播会相互干扰,无法接收。
无线电通信是将需要传送的声音、文字、数据、图像等电信号调制在无线电波上经空间和地面传至对方的通信方式,利用无线电磁波在空间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
有谁知道通信的发展历史?
1962年 发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脉冲编码调制进入实用阶段
1960-1***0年 彩色电视问世;阿波罗宇宙[_a***_]登月;数字传输的理论和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高速数字电子计算机
1***0-1980年 大规模集成电路、商用卫星通信、程控数字交换机、光纤通信系统、微处理机等迅速发展
1980年以后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长波长光纤通信系统广泛应用;综合业务数字网崛起;1G,2G,3G,4G,5G移动微波通信技术相继问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无线电通信理论基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无线电通信理论基础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bdw.com/post/11776.html